工作坊檢查清單:從 0 到 1 打造共創工作坊 v1.0
2025/05/15 by 李紅豆
工作坊檢查清單:從 0 到 1 打造共創工作坊 v1.0
2025/05/15 by 李紅豆
📣 這份清單涵蓋了工作坊從籌備到結束的三個主要階段的關鍵任務和考量:
A.確認專案需求
透過需求訪談,釐清要達成什麼目標、如何達成、以及為什麼要達成。
從客戶、參與者及提案者三方視角,盤點並規整需求。
確認主題、客戶公司及專案現況、參與程度、專案目標(客戶導向)、體驗目標(參與者導向)、參與者資訊、活動及場域資訊、已知資訊及風險。
進行期待管理:使用案例說明、反覆確認、說明可能狀況、引導授權、會議記錄。
B.規劃流程設計
認識到流程設計是活動成敗關鍵,需前後呼應,環環相扣,依目標、時間、成員、場域、工具等,編排流程粗流。
流程包含四個階段:暖身、理解、創造、總結。
設計要點:
第一步:以終為始確認成果目標;
第二步:運用四階段設計內容、方式與成果;
第三步:為知識初學者或新參與者搭建鷹架 (Scaffolding);
第四步:配置團隊成員、發散及收斂階段、知識工具;
第五步:平衡個人主動發想與組內及跨團隊討論;
第六步:檢查前後活動邏輯及調整時間;
第七步:加入適合的引導方式、討論方式、道具及工具表。
教材設計:
設計要點:任務切小,一次練習一個任務;使用易懂的範例。
可考慮採用 TEA (Theory -> Experience -> Application) 或 ETA 教學法。
發送行前通知:
通知內容包含:引導師介紹、工作坊資訊(日期、時間、地點、天數)、目標、議程、使用工具、行前準備事項、聯絡資訊。
團隊引導 (引導師任務)
場域營造:創造安心信任環境,考量目的/參與者/場域/方式,建立高效團隊。
練習溝通技巧:傾聽 (4R)、提問、回饋。
討論架構:運用工具框架(如親合圖、2x2 Matrix)善加歸納意見,將大問題拆小,資訊分類架構化,列出優先順序。
初期:
團隊暖身及相互認識:透過破冰及暖身活動打破隔閡,定調氣氛,需考慮團隊文化適切性。
設定工作坊基本規則:與團隊共同訂出易懂的活動準則。
說明目的及主題:幫助團隊理解活動緣由及目標。
中期:
主持工作坊 (主持人任務)
事前準備:熟悉流程、時間管理、演練、克服緊張。
開場:簡短自我介紹建立信任。
過程中:與觀眾保持眼神接觸、微笑、清晰語調、適當速度、手勢、得宜穿著,給予所有人回應、接受任何意見、不快速否定想法,展現親和力。
團隊引導 (引導師任務)
說明引導師角色及職責:中立客觀、時間管理、全程陪伴。
說明每一階段任務、目的、操作:每階段開始前使用「回顧、前瞻、鳥瞰」幫助團隊專注。給出準確、清楚、簡明的指示,搭配工具及案例說明。
時間管理:與團隊規範計時方式,定時提醒,可使用 ½ 間隔提醒法。
傾聽理解、建立信任、給予支持:觀察、真誠傾聽、將心比心、良好溝通,遇到困難時給予指導鼓勵。
維持團隊能量:隨時觀察並適時調整。捕捉微小成功,公開稱讚,鼓勵嘗試
平均每位參與者的發言量:確保人人重要,想法被看見聽見。可使用接力式或指派發言,將過多發言分散。
包容性決策,培養共同責任:以共識決進行討論,重視少數意見,引導出全員接受的方案。
引導團隊主動參與討論:運用溝通技巧、積極鼓勵,營造輕鬆氛圍,透過協作解決問題。
隨時準備調整流程:討論超時可優先處理共同決策事項或整併流程。
使用其他討論事項區:放置離題或額外點子。
處理團隊特殊狀況1:如意見分歧(鼓勵分享、找共同點、提折衷)
處理團隊特殊狀況2:組員不積極(了解動機、主動關心、匿名分享)
處理團隊特殊狀況3:互相指責(回歸問題、用「我」語氣、尋共同目標)
後期:
課程回顧:進行成果及學習成長回饋,反思個人成長,引導師給予適當回饋
整理討論素材:有結構地收集匯整,分類有共識及未討論事項。AI 可輔助將便利貼轉為文字,節省時間。
收集其他想法/回饋及追蹤後續進度:透過問卷等方式收集學員想法與回饋。
這份檢查清單涵蓋了工作坊從構思到結束的關鍵環節,歡迎持續交流及連絡喔 😁
李德設計-紅豆 djlee@leeder.com.tw
Copyright©2025– 李德設計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權利。